一天清晨,在柳州鱼峰山附近的一间画室里,我拜访了我区老画家邓俊群。
他鹤发银须、精神矍铄,正在挥笔作画,倾泻胸意。只见他下笔豪放,转瞬间一株生气勃勃的迎春老梅便跃然纸上。
近来,我区一些地方放映的艺术纪录片《水墨丹青》,就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专门介绍这位老画家的生活和创作情况拍摄的。在近二十分钟的影片中,展示了邓俊群作画的神采和他的一些主要作品。
邓老今年77岁,从事国画创作已五十多年。他生在风景绮丽的融水苗族自治县,自小喜欢国画,尤喜画梅。一九三一年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有一次,老师上课说国画的正宗——水墨画要一笔画出六彩:黑、白、浓、淡、枯、润才是最高的表现技法。邓俊群听了很兴奋,便着意研究水墨画,要学到“一笔六彩”的功夫。他也注意吸收西洋画的长处。他养梅,画梅,每天护理观赏,长久下来,他用水墨画的梅花,形神兼备,既有笔墨,又有光暗,有立体感,东西方画法柔和得较巧妙。得到刘海粟、潘天寿、黄宾虹等名家的赞誉。
一九三九年,邓俊群回到桂林,参与创办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并教国画。这时他的作品与马万里、宋可呤的作品先后为人称道。邓俊群在授课给学生作示范画的一幅《梅鸟图》,有的偏爱者竟说不在“八大仙人”之下,后来此画被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一位教授誉为“神品”。
一九四四年,日军侵入广西,邓俊群逃难到大苗山区。在大苗山,他画了深山老林中千姿百态的动、植物,使他的画增添了大自然的美。这期间,他主要卖画为生,外国人买去他的画五十余幅。解放后,邓俊群先后在柳州一中、六中任教。教学之余,仍作画不止。一九五六年,他创作的《鱼峰山与龙潭之新气象》,被选参加全国第二届国画展览,被评为优秀作品。“文革”中,他几十年的心血结晶——上百幅珍贵作品,在被抄家时洗劫一空。即使这样,他仍然埋首作画。一九八0年春,北京民族友谊画苑,展出了他的四十八幅作品,深受外宾喜爱。去年,《光明日报》以《老梅迎春》为题发表文章,介绍了邓俊群及其作品,称赞他是“一位诗书画三绝的老画家”,“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造诣”。说他的画:“梅,千姿百态,神趣盎然;竹,竿圆节光,自然成趣,颇有突破古法之妙;兰,翩跹跌宕,遒劲多姿,消容萧洒;松鹤,苍郁新颖,雄健多姿,幽趣横生。”最近,桂林市博物馆又在桂林举办《邓俊群书画展》,展出他的近作一百多幅。这些对老画家是多么巨大的鼓舞啊!
他画室里挂着一幅梅,上面题有诗句“老梅历尽冰霜后,欣领春光日日姘”,这就是这位老画家创作生涯的生动写照。
(发表于1983年8月20日《广西日报》第三版《花山》副刊)